打高尔夫的路径指向并不意味着要做职业,很多青少年球员在转职业前选择了到美国读大学、打校队,留出更多时间考虑未来,他们的未来,不只有高尔夫。
肖薏(左一)和杜克大学校队队友
17岁就曾在欧巡赛中国公开赛晋级的韩韧,是第一位进入美国大学校队的中国内地青少年球员。2007年秋天,他靠着全奖进入印第安纳州立大学,参加NCAA大学联赛。四年的大学生活之后,他选择转职业,现在国内外赛场继续征战。在韩韧之后,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球员走进了美国大学。同时,对他们来说,高尔夫不是唯一,四年的学业,让他们除了职业球员还有更多的路可以走。
高尔夫对于更多的美国青少年球员来说,是兴趣,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但不一定禁锢着生活的全部。这一个观点,也正在被中国的青少年球员、家长接受着。
肖薏(中)
2012年秋季进入美国杜克大学就读,(2012-2013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将杜克大学列为全美第8,世界第19。)
成绩:曾入选国家队,2012年业巡赛北京站季军;2009年VOLVO中国青少年冠军赛A组冠军
身边的同学在收拾行囊准备回国过暑假时,肖薏留在了杜克上暑期课程,她希望自己在这四年里学两门专业,除了经济还想辅修统计。
一年前,她被传统名校杜克大学录取,并成为大学高尔夫校队的一员,令人振奋。刚入大学时,肖薏被“学生运动员”的福利给镇住了:发了足够一年穿的耐克衣服、裤子、鞋子,还有免费测距仪,把它们扛回宿舍都是个体力活;如果有需要,会有人免费帮补课,还可以优先选课;每次去比赛,就等于“一个星期不带钱包出门”,一切都由校队承担。高尔夫校队有自己的赞助商,而主教练更像是经纪人的角色。
但同时,学生运动员也很辛苦:功课之外,每周一、三、五要下场打球,周二、四、六要去练习场练球、做体能训练,只有周日没训练。有次,肖薏从学校所在的北卡到美国西部去打比赛,一晚上的飞机回来马上就去上课,落下了一大堆课得慢慢补,没两天又要打资格赛,生活节奏快得有点儿吃不消!
美国大学教育强度很大,想要拿到好成绩需要付出很多时间,肖薏每学期要修四门以上的课,再加上校队的训练、比赛,她所承担压力很大。她感慨自己来之前“想象得太天真了,要学业、球技兼顾很难。”而且,美国一流的很多职业球员都是从大学联赛里成长起来的,所以整体联赛的水平很高,打得好的球员很多,有时差1杆几十名,肖薏承担了很大的压力。她后半年打得不好,一共只打了一半比赛,但这无碍她的成长。
去年秋季,杜克刚被评为“全美实力第一”之后的一场比赛,她们第一轮打得非常不好,教练很淡定:“这是大学比赛、团体比赛,即便是落后几十杆,我们还是有机会。这种情况我见得多了!”那场比赛,果然杜克后来追到了前面去,肖薏很受鼓舞,也知道了很多时候不能放弃。
这一年,肖薏躲在被子里哭过,跟爸妈通电话时哭过,因为春季假期时出去玩,没好好练球,结果之后好状态都丢了,打得糟糕,季后赛又将临近,有点着急。但她从来没有后悔过来杜克、来美国。
杜克也是她高中时希望进的理想大学。为了能进这个学校,她给校队教练写邮件,教练说得见一面,她就专程跑到美国。但因为肖薏之前在美国打的比赛少,没能拿到奖学金。
肖薏觉得如果国内的小球员想到美国读大学、打校队,最有效的方法是在美国赛场出成绩。“一定要提前准备,如果想拿奖学金、进好学校,至少提前三年。如果能提前四五年来美国打比赛比较理想。像UCLA、USC、杜克等传统的实力球队会提前两年确定人选,所以在此之前要有上佳表现,准备得越充分、就越有机会。”今年秋天,肖薏在杜克还将多一个同胞队友:北京女孩刘钰,她2010年开始在美国AJGA青少年比赛,成绩斐然,也吸引了很多教练关注。
肖薏觉得这一年最大的收获就是给了自己一个定位。“在一所名校跟优秀的人比,发现自己有很多的不足,然后同时自己身边的人也会激励我进一步完善自己。”对于未来,她不执著于一定要打高尔夫为职业,毕竟,“三年之后回变成什么样不太好说,因为感觉经常会有惊喜。这一年就改变了很多,大学生活很丰富。我觉得过好每一天的话,最后不会差吧。”如果不转职业,她有可能会进入一些比较有名的大公司,毕竟在杜克,机会非常多。
罗莹(左二)和队友
2012年秋季进入美国华盛顿大学就读,(建于1861年,美国西岸历史最悠久的公立大学。)
成绩:曾入选国家队,2011年业余希望总决赛冠军;2012年业巡赛北京站冠军
罗莹就读的华盛顿大学六月中旬开始放暑假,正常是放假到9月底,但因为她所在的高尔夫球队9月初还要去日本打“Toby杯”比赛,所以得提早回去。大一新人年,罗莹参加了13场美国大学联赛。今年5月底的NCAA总决赛,整个校队里只有她进了总决赛,只能算个人成绩。
美国大学联赛共有3个分区,每区有24个队,前8名可以进总决赛;进不了总决赛的队伍里,排名在前两位的个人可以参加总决赛的个人赛。个人成绩里,罗莹排第8,前7名队员的队伍都进了,所以罗莹是排第一的个人,可以以个人身份参赛。罗莹的大学新生活算是有了一个圆满收尾。
但回顾这一年,她对自己的表现并不满意。“几乎是最后几场才找回状态的,自己的水平没有很好地发挥,不过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刚开始时不太适应,教练并不会教给我们太多技术上的东西,花了很长时间琢磨;学习上也很紧张,最初没有办法把两个平衡好,后来才慢慢找到节奏。”平时罗莹上午上课,下午训练,她和肖薏一样,此前并没特意在美国多参加比赛。能升进这所大学,是另一位国内青少年球员刘逸凡[微博]的牵线。当然,学习成绩也很重要,罗莹高中毕业后停了一年,专心考SAT和托福。
刘逸凡比罗莹高一届,是华盛顿大学男子高尔夫校队成员,帮她介绍了教练。在邮件往来对罗莹有所了解后,教练专门飞到深圳观澜湖[微博]看她打球,看到一半就兴奋地跟她说:“来帮我打比赛吧”!但因为联系得太晚,教练手里的奖学金早已分配完,所以没能给罗莹奖学金。
幸运的是,一个队友提早一学期毕业,她名下的1/3奖学金就归了表现不错的罗莹;明年另一个队友也会提早毕业,她的1/3也会分给罗莹。到大三,因为教练手里的奖学金已经派完,所以罗莹不会拿到奖学金,但到大四,三个有奖学金的队友会毕业,教练许诺将给她全额奖学金。
大学校队有8个成员,但每场比赛只有5人参加,所以队内竞争激烈,罗莹每次参赛之前都要先通过选拔。平时训练完,晚上她要补课,学校有专门给运动员请的家教。
虽然大一没有选专业,但罗莹早有想法要读商学院,商学院竞争很激烈,GPA(Grade Point Average,意思就是平均成绩分数)要求很高,所以她放在学习上的时间很多。美国大学里流传着一句话,学生运动员的生活有三部分:训练比赛、学习还有玩乐社交,但是每个人只能选两样。罗莹选了前两样,所以分到跟朋友玩的时间比较少。这一年来,她因为改“写作”课的论文,改到哭,“改了七八遍,自己觉得已经很好了,拿给教授看还是有一大堆要改的,出来的时候就哭了。”一年过去,罗莹承受力也大了。
这一年她过得也挺开心,这从她其微信名“不能变成罗大胖,要开始好好减肥了”可以看出。“没想到自己可以去那么多地方,吃那么多好吃的。最出乎意料的是跟着校队去夏威夷比赛,以前想都没想过,”队友大部分是亚洲人,大家口味一致,在外比赛时,经常会去找合胃口的亚洲菜系,吃得很舒服。她盘算着等暑假回校,要带些“特别好吃的”香港元朗老婆饼给队友吃。
今年2月,在加州的一场常规赛上,罗莹还遇到过肖薏一次。他乡遇故知,两个在国内赛场就相识的好朋友倍感亲切。总决赛时,罗莹则与代表了奥本大学校队的广西女孩运盈舟相逢了,奥本也是进入总决赛的校队之一。
对于那些想到美国读书的小球员,罗莹给出了与肖薏一致的建议:提早到美国打AJGA的比赛,像刘钰那样,很多教练都会去看比赛,为了争取到好苗子,教练也会给奖学金。“同时,学习也不能落下,如果想去名牌大学,光是打球成绩是不行的。”
肖佳艺
2013年秋季将进入美国乔治城大学就读,(成立于1789年,被认为是美国最好的25座大学之一,也被认为是全球天主教耶稣会大学中最好的。)
成绩:国家青少年队队员,2012年业巡赛青岛站冠军
虽然乔治城大学8月20日才开学,但肖佳艺计划着8月初就到美国去。她会先去佛罗里达的冠军门高尔夫学院练球,去年到美国打比赛时,好朋友刘钰给她介绍了那里的教练Andrew Park,训练效果不错,所以今年打算继续。
9岁在父亲的影响下开始学球的肖佳艺,一直以来都把“到美国读大学、打校队”视为目标。为了这个目标,她2011年暑假开始到美国打AJGA的比赛,由于最开始没有参赛资格,她只能从每站比赛的赛前资格赛开始打起。第一次打资格赛没能打进,但后面两场她都在资格赛拿了冠军,随后获得了正赛。而通过在正赛上的表现,她得到了AJGA的积分,2012年夏天再到美国赛场,可以直接参加AJGA赛事。
在美国打AJGA,肖佳艺觉得跟国内最不一样的是速度,只要有一两个洞慢了,裁判就会催得厉害,结果打完回去发现18洞的时间总共用了不到四个小时。
由于在AJGA有成绩、有排名,2012年年初肖佳艺开始同美国各个大学的校队教练写邮件提交申请,申请里她提供了自己的SAT成绩以及在高尔夫赛事的成绩。在去年夏天,她打完迈阿密的比赛,也得到了一些学校的回应,像排名170多位的南伊利诺伊大学,表示可以给她全奖学金。
但肖佳艺综合考虑之后,首选是乔治城大学,在跟校队教练邮件沟通的过程中,教练提到自己只收他亲眼看过的学生,而恰巧肖佳艺有一场比赛在马里兰打,与乔治城大学所在华盛顿DC市只有十几分钟车程。于是,她写了邮件给教练,希望他可以有时间来看比赛。
结果,第一轮比赛,教练就到场了,看了肖佳艺的表现觉得满意,还带她去学校参观,并许诺每学年提供5000美元奖学金。
有了教练的认可,接下来的事简单很多,肖佳艺今年三月底收到了乔治城大学录取通知书的电子版。
对于未来的大学生活,肖佳艺充满了希望。
她关注了肖薏的微博,提前了解情况,发现“挺累的,但是很充实”,“早上上课,下午练球,很忙,但肯定能学到很多东西”。
到美国学习、比赛、生活,对于传统的中国学生来说可能一大关就是饮食。妈妈为了让肖佳艺到美国能吃到熟悉的食物,想教她煮饭,但肖佳艺有点儿犯懒。“也许泡面要带一些过去应急,其实都没什么关系啦,我抱着睡觉的娃娃是一定要带的,”言语中,肖佳艺偶尔会露出同龄人可爱的稚气,去年她在美国的高尔夫学院过了一段集体生活,觉得最不习惯的就是“大家都不午休,睡得特别晚。”“我熬不了夜,但可以起早,希望大学里分到一个作息时间一致的室友!”
对于未来,肖佳艺觉得如果不做职业球员,她希望自己可以开一个球场,也因为这样她打算在大学里学商科。“我经常会梦见去打球,梦到的很多球洞都特别清晰,希望以后可以描述下来,做成一个球场。”动身去美国读书之前,肖佳艺一边在读预科为日后学业做铺垫,一边也在继续打国内的比赛,诸如业巡赛等。“比赛都是爸爸给背包,觉得以后能陪他的时间也少了,所以现在很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