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在体育世界里也是一样。因为体育的竞技因素,人们更关注它的结果,而忽视了体育对人的培养作用。
——姚明
我国传统认知中的体育,往往停留在专业运动员的竞技范畴,夺奖牌、为国争光已渐渐成为人们思维之中定义体育的体现,而体育所蕴含的远不止这些,它还拥有更为深层次的意义和内涵。
国内长期以来,体育结合教育主要分为两种发展方向:
01
一方面是简单的身体锻炼,这是多数孩子都在经历的,体育活动只占据生活中很小的部分,甚至于没有,而仅有的这一点用于学习之余的放松,并不能起到劳逸结合的效果。这一部分孩子体育薄弱,侧重点在于学习。
02
另一方面,则是体育特长生,他们学习体育的很大原因是由于文化成绩偏差,通过练习体育可以降低上大学的门槛,甚至可以上一个好的大学。进入大学之后,由于学习氛围宽松,约束力减少,他们更加不重视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体育的训练往往与考级、考证挂钩,体育成为他们增强竞争力,立足于社会的有力武器。但文化知识相对匮乏。
走这两条路发展的孩子,他们把体育作为是一种学习“辅助工具”或是一条升学捷径,忽视了体育与教育之间的关系,真正的体育教育是能让读书人运动好,让运动员读好书。
让读书人运动好
家长和老师一直都在强调如何提高孩子的文化成绩,可更重要的是如何找对方法,不妨试着转移一下孩子的注意力,试着释放孩子的天性,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让他有自己所热爱的运动。我们希望的是,把运动作为一个载体,让孩子在运动中去学会社交,去体会集体的力量,去领悟拼搏和坚持,在运动中创造快乐和享受快乐。
运动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大脑思维的发散,同时又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而学习的压力和紧绷感则需要通过体育运动来缓解,这是相辅相成的互利关系。专心于读书的孩子缺乏课本之外的技能,而体育作为填补空缺而存在,实现孩子均衡成长。
让运动员读好书
练习体育,孩子的身体被调教地更快更壮,但家长更希望看到孩子变的坚强、独立,懂的尊重规则和队友。在追求体育水平的同时,我们不能只看到奖牌、奖杯、记录等荣耀,更应该意识到它对体育人的培养作用。
很多人都说体育人最有毅力,他们承受了多数人难以想象的痛苦,起早贪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枯燥训练,很多自小接受专业体育训练的孩子,每天花费8~10个小时训练,周末的训练时间还会更长,并且一训就是半年或更久。但是,学习上的投入太少了,就算体育特长出类拔萃,可缺乏知识积累和底蕴,如何算得上真正的人才呢?
卖艺的体操冠军张尚武、“亚洲第一大力士”才力退役后生活清贫,如果在当初训练时能够兼顾好学习,掌握必要的社会生存技能,这样的情况或许就不会发生。练习体育,不仅要培养运动特长,更要均衡学习,合理规划时间安排,让运动的人有更多时间读书,读好书。
体育与教育结合,关键在于观念的转变,要提升体育在人们心目中的分量。其次则是“度”的把握,无论孩子是往学术还是体育上发展,在整个成长过程中,需要权衡时间比重,过于追求学习或体育,只会造成另一方面的短板。实现学习和体育齐头并进,尽可能发掘体育的教育功能,孩子的潜力才能进一步被开发,爆发无限可能!
文章于“体育+教育”公众号独家首发,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