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心

发布日期:2018-01-15   来源:体育+教育   点击次数:3215

在前段时间的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上,有很多值得关注的亮点。其中最为大家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刚从天津全运会满载而归的孙杨、傅园慧、谢震业等明星运动员,与“草根”学生军同场竞技。

 

其实,除此之外,这次学生运动会还有不少特别之处。比如,首次将大、中学生运动会合并举办,个别项目“业余”的学生运动员甚至战胜了“专业”的运动员学生。可以说,无论是从成绩还是舆论关注来看,本届学生运动会都称得上“完美”,充分展示了近年来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成果。

 

更重要的是,从此次运动会可以看出,中国体育在“体教结合”上路子走得对,步伐迈得稳。


 

学校体育的使命是教会学生运动技能、培养运动兴趣、培育体育氛围。对学校来说,让体育为校园文化增添活力、注入积极元素,是进行学生体质教育和人格完善的必要手段。

 

体教结合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出运动水平和文化水平“双高”的学生运动员。不久前在全运会上获得男子400米冠军,并打破尘封16年全国纪录的郭钟泽,就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学生运动员。他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考入北京大学,边学习边训练,终于在全国赛场一鸣惊人。

 

过去,体育部门负责培养竞技人才,而教育部门并不承担该职能,由于两个系统培养目标的区别,高水平运动员往往难以从高校中诞生。随着体教融合的逐渐推进,近年来,在北大、清华、复旦等高校都出现了运动水平国内顶尖的学生。

 

在此过程中,孙杨、傅园慧、谢震业等高水平专业运动员入学高校,也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一方面,通过大学教育帮助运动员提高整体素养;另一方面,体育部门为学校提供运动训练方面的支持。

 

不过,目前学校所拥有的体育资源和训练保障与体育系统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这也是绝大多数学生运动员成绩无法与专业运动员比肩的重要原因。在体教结合的大背景下,体育和教育两个系统应各展所长、联合培育人才,在注册、选拔等环节打通教育系统体育人才向职业、专业系统流通的渠道。

 

就更长远的角度而言,如何让体育回归校园、回归教育本源,更值得思索。



近年来,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已经成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很多高校把体育提升到更加重要的地位。例如清华大学出台新规,从2017级本科生开始,必须通过入学后的游泳测试或参加游泳课学习并达到要求,否则不能获得毕业证书;中国人民大学将太极拳和游泳作为核心必修课程;南开大学在毕业典礼上,为坚持体育锻炼、毕业学年度体质测试成绩达到“及格”标准的学生颁发《体质健康证书》……

 

一场运动会,比拼的不只是竞技水平,更是对体育和教育发展理念的检验。如何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让更多学生参与运动,让体育文化的传播更有意义,这是体教结合的大课题。


本文来源:人民日报

上一篇:在体育教育问题上 ,我们落后的不是理念而是行动!
下一篇:“大学高尔夫直通车”系列报道- 高中9-12年级如何规划?


办公电话:4009972700

办公邮箱:leon.kuang@bt-future.com

办公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田厦·国际中心B座2823室

技术支持:佰特菲国际

Copyright 2013 深圳佰特菲国际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400-997-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