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了,很多家长都在考虑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报些什么特长班好呢?
更多的家长选择了书法、美术、乐器等特长班,觉得它们既能够陶冶情操,又是能让孩子受益终生的兴趣爱好,选择运动特长班的家长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一方面是对体育生“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刻板印象,另一方面是担心孩子在磕磕碰碰中受伤。
在国内“成绩大过天”的教育体系中,由于担心运动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运动班并不是家长的首选项。
但实际上,运动对提高孩子学习能力和身心健康是很有帮助的,不让孩子运动反而是大错特错!
缺乏运动会影响学习
美国的一所中学曾经实施过一个“零时体育计划”——就是在没正式上课之前,让学生在早上七点钟到学校跑步、做运动;当学生的心跳达到最高值或最大摄氧量的70%,才开始上课。计划实施一段时间后结果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精神更好了,记忆力、专注力都增强了。
运动会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这是有科学根据的。
人们在运动时会产生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肾上腺素,这三种神经传导物质都和学习有关:
多巴胺是种正向的情绪物质,可以使人心情愉悦,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中;
血清素增加,记忆力就会变好,学习的效果也会更好;
正肾上腺素能使孩子的专注力增强。
不少孩子到了小学阶段,才被发现在学习时会产生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暴躁的不良情绪,这和他们小时候运动能力没有得到充分锻炼是有关系的。
在所有的学习能力中,专注力是很关键的核心能力,许多游戏和体育锻炼都是需要孩子全神贯注的,如果缺乏这种锻炼,很难适应相对而言更加“无趣”的学习。
在运动中,平衡能力能够得到锻炼,孩子如果缺乏这种能力,不但肢体动作不灵活,而且会严重影响左右脑功能分化的正确发展,特别是由左脑控制的组织、推理及理解能力。
有一位小学老师对班上参加排球兴趣班的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参加训练的学生大部分成绩提高了,而且学习的心态也更积极了,她认为运动能够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更能够在课上集中注意力听讲,还能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规划的学习习惯。
另一方面,孩子的攻击性如果不能通过运动得到正面宣泄,长此以往就会转变为好动、暴躁等不良情绪,没有了运动对多巴胺分泌的促进,孩子也更容易产生抑郁等情绪,这些情绪不仅影响学习,还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孩子的攻击性,需要透过教育来引导、升华为正面行为。除了良善行为的认同学习外,运动是很好的宣泄坏情绪的管道,能让大脑分泌多巴胺,使孩子拥有正向的情绪。
缺乏运动会引发健康问题
最新的“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学生的速度、耐力、柔韧性、爆发力、力量等素质的数值均出现全面下降,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冠心病等成年疾病的发生呈明显低龄化趋势。
学校体育课的内容越来越简单,简单跑跑跳跳就把一节课糊弄过去了,一些运动量比较大的运动项目,比如翻杆、爬杆都因为容易受伤而逐渐被取消。
下了课的学生也很少和朋友一起玩乐的时间,很多父母也认为,让孩子去参加体育运动是浪费时间和体力,还不如坐下来多上几个补习班或者多做几页练习册。
学生本身也对运动兴趣不大,相比起到操场去,课间他们更愿意聚在一起讨论电子游戏。
但是缺乏运动不仅会让孩子的体质变差,还会引发健康问题。有的学生因为活动量小,胃口也不好,引发低血压、营养不良等健康问题,情况严重的甚至要退学休养。
个别学校不注重体育课,常把体育课调去补其他文化课程,殊不知——有了强健的身体,知识才有意义;失去健康和生命,再多的知识都无用武之地。有好的体魄才能让所学的知识、技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俗话说得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在日益严峻的社会压力下,运动更多地被当作学习的绊脚石,很多学校和家长都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和特长培养上,身体素质就被放在了其次的位置上。
柏拉图曾说:“为了让人类有成功的生活,神提供了两种管道——教育与运动。”
希望孩子成才,这是很多家长的心愿。运动对人的影响,大至改变命运、人生轨迹,小到调整生活习惯、为人处世的态度。
在运动中,坚持、专注、团结等良好品格会一点一滴地渗透到孩子的日常行为中,让孩子的身心得到充足的成长——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本文由“体育+教育”公众号独家首发,如需转载,请于后台联系授权。
图片来源于网络,只为分享传播,版权归原作者。
欢迎咨询:400-997-2700
佰特菲国际是中国“体育+教育”(WeChat ID:bt-future)双A理念的首创者,通过为中国青少年提供高尔夫、网球等运动项目的培训、赛事、留学及大学校队申请等服务,将体育+教育相结合的菁英培养模式在中国进行普及和推广,让更多孩子拥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旗下有佰特菲国际高尔夫学院和黑马网球俱乐部等实体培训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