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过境迁,体育的内涵早已不是纯粹的竞技体育这么简单,已经具有了新的内涵和外延。
体育教育需从娃娃抓起,扎扎实实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持之以恒开展群众体育,不断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实现体育从娃娃抓起呢?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保护”孩子们的体育课。
很多学校和家长忽略了对于孩子们的运动教育,仅仅追求学生的成绩,有个别学校甚至占用体育课,让本来就缺少运动的学生失去了宝贵的运动机会。有一个我们经常会遇到的情况,当体育老师生病或有事时,主科老师会以由他代课为理由占用体育课时间。如果连最基础的体育课都没法保证,学生们还有多少其他的时间去运动呢?
二、做好基础设施的建设。
只有体育课教育是不够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也很关键,基础设施完善,可以让孩子们在业余时间,接触更多的体育项目,让自己的运动更加丰富多彩。
很多中小学校除了露天篮球场、乒乓球台外,很少有其他的运动场所,连接触其他运动的机会都没有,怎么来培养孩子对运动的兴趣呢?有关部门一直在加强相关的投入,但不能否认,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训练场地等基础设施仍然很欠缺。
三、着力培养孩子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很多孩子整天抱着平板电脑、手机玩游戏,对体育运动缺乏兴趣,如果对运动不感兴趣,那再多的体育教育、再多的基础设施都是无用功。家长、老师和社会应该共同行动起来,通过举办大规模孩子间的竞赛等方式,带动孩子们对于体育的兴趣。
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让孩子们的娱乐选择多出了很多,很多孩子不愿运动,不愿出汗,很多老师、家长们坚持“唯成绩论”,这些都给中国的体育教育提出了很大难题。也许这应该是全社会思考的问题,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希望在各部门的不断努力下,我国能够真正实现由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目标。
10年的时间或许无法让中国的体育产业超过美国,但是可以培养一批把体育当做生活,把体育当做职业的人,这些人将会为中国体育产业底蕴的形成提供最初的土壤。
从娃娃抓起这句话现在依然不过时。在中国人的观念里,观看或欣赏体育比赛和让自己的孩子直接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是有着本质的截然的区别。所以,中国的家长一般不会让孩子选择体育或者进入体育产业,作为今后的人生职业。
当然,这也源于在2014年之前中国根本就没有体育产业,这一词汇仅见于书本和字典里。
毋庸置疑,中国体育产业的基础在民间,中国体育产业的活力在民间,中国体育产业的未来也在民间。因此,中国人需要从上至下,从上层到民间都要有一个意识:中国体育产业未来一定是中国的经济支柱之一。
中国体育产业不仅能为中国经济带来增量变化,更多的是带来质的改变。这种质的改变指的就是能提供更多的就业,能改变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能调整中国的产业结构,能实现国家富国强民目标。
当所有人都意识到中国体育产业中所蕴含的巨大能量时,民间的力量就会被激发,中国的家长也会有动力让自己的孩子更多地接触体育,进入体育产业。
中国不缺资本、不缺政策,真正欠缺的是人才。
本文来源:网络,双A君整理编辑。